三、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进入大学生活后大学生们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对学业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虽然没有了家庭方面的压力,但是就对学生的自主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了家长的监督,老师的督促,要自发的去学习,对于很多自主性差的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在生活方面很多人的学生人格还不够独立,面临着独自在外求学的生活,如何适应群体生活,适应新环境,在学习内容方面,课程的安排变少了,但是课程设置上内容并不少,因此,学生的课业压力也很大,内容的深浅也随着年级的上升变得更加复杂,学校的课程培养方案不再是对宽度的加大,更加是对学生的全面培养。面对种种困难,大学入学的新生面临很多适应问题,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的适应状况,利于找出心里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便于帮助他们,很多不同的学者针对大学生的适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caplan 等人(2002)的研究中就表示,以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为主的家庭中孩子的父母经常吵架,发生肢体冲突,还有些家庭对孩子进行肢体和精神上的虐待,这些都影响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因素。
另一方面,wintre 与sugar(2002)在研究中发现,除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外,权威型、依恋型这些方式都能够比较好的预测大学生离开家庭后在学校的表现。另外一些研究关注大学生适应的内容。
baker 与 siryk(1980)认为,大学生的学校适应主要是学习方面的适应,对学校大环境的适应,情感上的适应特别是与室友的相处方面以及总体适应。随后,他进一步修正了自己的理论,用学院依恋 (institutional attachment)代替了总体适应(baker, mcneil, & siryk, 1985)。
(二)国内研究现状
早期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研究比较注重于原生家庭的背景因素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着重点在于分析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有什么差异,所以将家庭背景因素如: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所在地的类型;家庭教育方式等因素当做研究的变量。
国内研究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胡江霞,2020;谢娟,2022)、社会适应(张大均,2014)的研究较多,对原生家庭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其中,一部分研究将心理健康适应看做个体的一种能力,展开了对个体心理适应力(psychological adaptability)的研究(邱君,2013;赵郝锐,2017;李明瑞,2019)。更多的研究将心理适应看做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着重分析了原生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适应各个方面的影响。
郭玲玲(2022)、顾莉亚人(2024)的研究发现了大学生的成长背景与其心理症状的相关性。顾莉亚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体育人口、家庭关系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呈正相关,即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女生、非体育人口、家庭关系不和谐出现心理亚健康问题的概率更高;而主要监护人的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是否长时间上网则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呈负相关,即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高中及以上)、父母未离异、每天上网时间少的大学生出现心理亚健康问题的概率更低。
另一些研究关注了家庭经济因素的作用,发现经济因素也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某种联系,而家庭贫困与家庭过于富裕都与更多的心理问题相关。但周春燕等人(2013)的研究却显示出不一致的结果,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社会阶层越高,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另外一些研究更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易感性与父母婚姻关系有何联系,结果发现,父母婚姻关系不睦,子女心理问题的风险就会增高。
黄定(2018)是论述在原生家庭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雷敬斌(2021)研究从分析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征,探讨其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影响因素,从原生家庭视角提出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而裴丽敏(2023)的研究则是针对高职学生进行研究,发现原生家庭的家庭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发现,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成为研究内容,其中原生家庭的影响成为主流之一,通过分析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高大学身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方瑾毅,2020)。随着大学生焦虑现象日益严重,探究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焦虑的影响及心理韧性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均与大学生心理焦虑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可显著预测大学生心理焦虑和心理韧性,心理韧性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韧性之间起中介作用(王孝龙,2022)。
上述分析,国外整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面,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适应问题上,如学习适应、环境适应、情感适应等,反而忽视了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忽视了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国内各个流派的心理学家均认同原生家庭对个体影响的重要性,但自系统论的观点出现以后,研究者才开始以整体的、系统的思想来研究家庭影响。与之前研究不同的是,在家庭系统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者们逐渐突破了传统家庭研究的范式,将研究对象扩展至所有家庭成员,把视野扩大到整个家庭系统中,分析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体是如何发展的的。因此本文将依据这一研究路径进行探索,深入探讨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分析原生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